
3 月 9 日,记者从贵州省疾控中心获悉,近日以来,遵义市和铜仁市接连发生两起因食用 " 板栗 " 中毒的事件。中毒患者均为儿童,都是在山林玩耍途中,食用地上散落的 " 板栗 " 后,出现了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恶心等症状。
经调查,6 名患儿食用的并不是板栗,而是在贵州常见的油桐树果实 " 桐油果 "。
据悉,油桐属落叶乔木,高可达 10 米,全株有毒,其中种子毒性较大,树皮及树叶次之,新鲜的毒性较大,主要有毒成分为桐子酸及异桐子酸,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,并可损害肝肾功能。人食 5 至 6 粒种子即可中毒,主要表现为腹痛、腹泻、头晕、烦渴等。
仁怀市疾控中心调查人员在调查处置事件时所摄
油桐在贵州分布广泛,误食桐油果中毒在全省也常有发生。自 2014 年起至今已报告 30 余起中毒事件,现除贵阳市外,在其他 8 个市州均有报告。
除桐油果中毒外,贵州省常发生误食中毒的还有马桑果、苦檀子、铁树果以及其他一些不知名的野果或种子,且报告的中毒患者多为儿童,究其原因,主要为儿童认知能力有限,好奇心强,常自行采食野果或种子。
对此,省疾控中心发出提示,应进一步加强对儿童的宣传教育,引导其了解野果或种子的特点及危害,不要在山林中采食任何野果或种子,以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。并且如果自己或发现身边有人因食用野果或种子中毒的,应立即采取催吐等自救互救措施,及时联系家长或教师将中毒患者送至医院救治。
猜你喜欢
相关推荐
财富商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