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快报讯 胎龄 25 周,体重仅 600g,出生时只有成人手掌大小,世界范围内成活率不足一半 …… 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,经过三个月 " 鏖战 ",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一位极早早产儿终于康复出院,体重增长至 2600g。
2022 年 11 月 27 日,由于妈妈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,还出现重度子痫前期、胎盘早剥等情况,在妈妈肚子里仅呆了 5 个多月的宝宝不得不提前剖宫产娩出。
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、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。明知宝宝早产后母子双方都极有可能 " 九死一生 ",妈妈还是经过不懈努力辛苦怀上这名珍贵儿。
据该院儿科肖昕教授介绍,由于胎龄太小,宝宝出生后无自主呼吸、反应差、全身皮肤青紫,心率仅有 60 次 / 分,情况十分危急。同产科对接后,新生儿科在手术室提前做好准备,第一时间对胎儿进行抢救。经过清洁呼吸道、保暖、气管插管后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等一系列复苏措施,宝宝的生命体征渐趋稳定,随后被转入新生儿科。
另一厢,因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肺出血,妈妈也被紧急转入 ICU 进行抢救。
该院儿科主任郝虎主任医师介绍道,通常情况下,正常胎儿预产期 40 周,妊娠满 28 周但不足 37 周间分娩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,妊娠小于 28 周分娩的是极早早产儿。
另外,由于全身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,25 周胎龄的宝宝面临着呼吸衰竭、严重感染、喂养不耐受等各种问题,在世界范围内的成活率不到 50%。
为了抢救这个来之不易的小生命,新生儿科肖昕、郝虎团队每日制定详细的诊疗计划,并依据胎儿反应作出实时调整。于此同时,新生儿科护士团队在胎儿身边施行 24 小时无间断精细护理。
呼吸机辅助通气、暖箱保温保湿、脐静脉置管与 PICC 建立生命通道,静脉营养维持营养供给,24 小时心电监测,蓝光降低黄疸 …… 在医院新生儿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及精心呵护下,宝宝一路 " 闯关升级 ",顺利克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、感染、喂养困难、黄疸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一系列困难,在出生后的第 92 天,终于可以离开保温箱回到妈妈的怀抱了。
抱起自己来之不易的孩子,妈妈的眼眶很快湿润了。现在的宝宝纠正胎龄 38+6 周,身长 47cm,体重 2600g,各项指标基本趋于正常,带着大家满满的爱与祝福茁壮成长。
采写: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简文杨 唐小雨
猜你喜欢
相关推荐
财富商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