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财经 > 财富商机 > 每日优鲜“风暴”降临的48小时

每日优鲜“风暴”降临的48小时

文章来自:图说新视角
字体:
发布时间:2022-07-29 08:56:45
阅读:94

techsina

就在半个月前的7月14日,每日优鲜曾等来一笔救命款。当时每日优鲜发布公告称,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,东辉集团计划向每日优鲜进行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。

7月18日,每日优鲜法定代表人由联合创始人曾斌变更为孙玉英。这或许意味着,还未等到“救命钱”入账,每日优鲜就已经知道自己支撑不住了。

7月28日,每日优鲜确认已全面关停“极速达”业务,这标志着这家生鲜电商平台放弃了其赖以起家的前置仓模式。

在28日当天下午,一场波及到数百人的大裁员启动,让不少员工以为公司“解散破产”了。但其实并非所有的业务都受到波及。

风暴发生之后,每日优鲜在当天晚间对外回应称: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,公司对业务及组织进行调整。次日达、智慧菜场、零售云等业务不受影响。由于业务调整,部分员工离职,公司目前正积极寻求一切可能的方案,最大限度保障员工权益。

Tech星球了解到的情况也是如此,一位每日优鲜便利购员工称,自己并未受到此次大规模裁员波及,自己所在的业务线和主商城业务是两条独立的业务线,独立结算,而公司货柜、便利购、无人零售的业务条线并未受到影响。一位每日优鲜的前中层称,便利购之前单独融资,股东不允许输血主营业务即前置仓,现在应该账上还有钱。

但放弃主营业务,意味着每日优鲜失去了最大的收入来源。每日优鲜财报中并未披露极速达和次日达业务的具体收入占比。而据《财经十一人》报道,到去年年底,次日达占每日优鲜整体收入约15%。

每日优鲜“风暴”降临的48小时

如今,每日优鲜整体业务也接近瘫痪。Tech星球在北京地区尝试了多个地址下单,但每日优鲜App都显示:抱歉,本单购买的商品在当前地址无货,无法下单。

风暴降临前的征兆

每日优鲜的这场风暴,并非突然降临。

一些供应商早就察觉到了异常。一位每日优鲜的供应商告诉Tech星球,每日优鲜原来的账期是2个月,现在变成了105天。

拖欠了供应商16个亿,一些供应商上门讨债。对此,每日优鲜曾回应《证券日报》,这笔16.52亿元的欠款是“在账期内的应付账款,而非拖欠供应商的款项”。

但多位每日优鲜供应商告诉Tech星球,欠款几千万的大有人在,已经过了应付款的账期。

几个月前,每日优鲜的北京办公室从望京搬到顺义博润科技园。这被认为是缩减开支的征兆。

每日优鲜“风暴”降临的48小时

而且,每日优鲜还因为迟迟未披露2021年年度业绩报告,加上股价已经连续70多天低于1美元,先后两次收到纳斯达克上市资本部门的警示函。

为了降低业务亏损,每日优鲜推出“合伙人计划”,缴纳8万元保证金,即可成为每日优鲜微仓合伙人。据一位微仓合伙人向Tech星球透露,今年3月底已经有部分合伙人被取消资格,他自己在4月初也被取消,至今为止,还没得到没有一分钱补偿。

配送员李晨在5月就感受到了些许不对劲。彼时,他每天大概只有10单左右,按照每单5元的配送费,一天只能赚几十元,不到顶峰时的五分之一,“当时有传言说公司快不行了,其实那个时候就应该有感知了。”

消费者端的感受更明显。一位每日优鲜的老用户在7月上旬打开小程序时发现,已经没有什么时令蔬菜了,只有南瓜、金针菇、豆制品,绿叶菜越来越少,或者是耐放的一些水果,比如圣女果,品类越来越少。

更让人疑惑的事情同步发生了。

Tech星球获得的一份截图显示,每日优鲜零售云业务部员工在7月27日收到HR群发的消息称:收到员工反馈空气质量问题,为改善办公环境,员工周四、周五在家办公。

紧接着就是风暴降临,7月28日每日优鲜员工线上会议,传出的“公司解散”。

大部分员工对于28日下午突然拉起的线上会议感到震惊。一位员工向Tech星球解释称,因为此前也欠过工资,但后来公司又补上了,所以此次欠薪并未引起太多警惕。一位在几天前离开的每日优鲜员工表示,现在只能仲裁了。他打算第二天早上去仲裁委员会排队。

一位供应商向每日优鲜的采购追问货款,得到的回答是:我也被裁了,欠了我2个月工资,3个月社保了。

事实上,每日优鲜面临的财务压力也非常大,不仅有近16亿供应商货款,Tech星球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查询每日优鲜及子公司的信息发现,每日优鲜从今年4月开始至今,共有6条被执行的信息,总金额达1843余万元。此外,每日优鲜还涉及房屋租赁合同纠纷、装饰装修合同纠纷等案件。

种种迹象表明,每日优鲜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。

被催熟的每日优鲜

每日优鲜诞生于互联网红利漫溢的2014年,当时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只要疯狂烧钱增长,挤进第一梯队,便会有源源不断的融资来续命,扩张是他们最先考虑的事情,而不是利润和盈利。

为了拉新和提高日活,每日优鲜雇佣了外呼团队。这些团队的任务是给消费者打电话,告诉如果下载App可以送一盒鸡蛋、一盒牛奶,很多人以薅羊毛的心态来下单。

一位在2018年加入每日优鲜的运营人员曾向Tech星球透露,最初他们的考核标准是毛利-25%以内就达标,主要数据是考核GMV,月环比增长20%左右就行。

一位在2019年加入每日优鲜的员工表示,每天早上开会leader都会过问数据,最关心的有两个:GMV和毛利。当时她所在的深圳地区,好的片区毛利可以达到12个点,差一点儿的,可以低到-3%左右。

生鲜电商行业另一个关心的数据是货损。一位熟悉该数业务数据的内部员工称,2018年每日优鲜货损对外宣称的是5%,实际自己看到数据部分城市高达50%。

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对业务很上心,上述员工称,每周六他们需要去公司开管理会。城市总负责人、大区总负责人、各业务线CEO轮流汇报工作。

它可以为海量的用户提供即时的服务,可以为资本讲述百亿美元估值的故事,因此每日优鲜备受资本青睐,成立8年融资金额高达百亿,股东阵容豪华,腾讯、老虎基金、浙商创投、青岛政府均在列。

就这样,每日优鲜被迅速催熟,在最高峰的2019年,每日优鲜有超过5000家前置仓,覆盖20座城市。

但唯一的,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赚钱。根据每日优鲜财报显示,2018年-2020年,每日优鲜的亏损分别为22.32亿元、29.09亿元、16.49亿元。它就像一只吞金兽,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来维持公司运转。

一位每日优鲜中层员工告诉Tech星球,每日优鲜成立至今,有过三次资金链危机,一次是腾讯进来之前,一次是2019年年底,一次是现在。

第一次危机不难理解。当时每日优鲜还是一家成立刚刚一年的创业公司,公司处于早期,商业模式尚未跑通,缺钱是常态,很多创业公司账上的资金支撑不过3个月。

第二次是2019年,也是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竞争最激烈的时刻。后来的疫情“拯救”了每日优鲜,它也等来了新的资金。

但现在,资本市场的逻辑变了,2亿融资款未到账,每日优鲜迎来了巨大的风暴。大裁员开启,摆在眼前的第一要务,是向投资人证明这是一家可以活下去的企业。

只是,这样的机会窗口期恐怕是没有多久了。